墨坛库 > [清穿+红楼]那股泥石流 > 第330章 第 330 章

第330章 第 330 章


第三百三十章

        人虽没在了畅春园,  但太后却和先帝一样灵堂都设在了宫里。

        小姑娘与其他人按制哭灵,想到自己的那些个计划表,直接在太后的灵前哭得稀里哗啦的,  说不定那么多人里也就她哭得最真情实感了。

        嘤嘤嘤~,  紧赶慢赶,还是没赶上,  嘤嘤嘤~

        宫里的书房停课了,  贾蘅最近也回家住了。不过并没有回小姑娘那里,  而是搬进了大观园。

        宜太妃姐妹都要进宫守制,到了这个年纪看到熟悉的,  年纪相仿的人没了,  二人心里都不得劲。郭太嫔的年纪又大了些,  不光心里受不住,身子也有些受不住。原本按湘云几个的意思是给郭太嫔报假的,  毕竟年纪在那里摆着呢,  不去也没什么。可郭太嫔却想送太后最后一程,  便也日日和宜太妃一道进宫守制去了。

        贾蘅懂事体贴,  便直接住到了大观园里陪着郭太嫔。

        白天陪着进宫,晚上再陪着说说话,  孝顺体贴的样子,  让人怎么疼他都不为过。

        就连胤禟都说贾蘅这个样子特别像他记忆里的宝玉。

        小康同学哭不出来,  却还是按制给太后哭灵。每一次跪拜的时候,  视线都有些空茫。

        自打回来后,他就发现后宫的女人跟他记忆里的完全不一样。

        他一直都知道后宫里的女人都是两副面孔,可知道归知道,  看到归看到。回来后,  做为祥瑞,  小康同学总会被太后叫到身边显摆。有时候看太后用并不隐晦的语言对同桌打麻将的其他太妃说先帝如何如何时,小康同学便觉得窝火又憋气。

        朕再不是东西,不还是让你当了太后。你不知道感恩还这般诋毁朕,着实不知恩义为何物。

        小康同学那天生爱记仇的小心眼一下子就将太后记在了他翻旧帐的小帐本。可随着时间的推移骂他的太妃越来越多,也越来越言之有物,小康同学也终于从愤怒和委屈中开始思考她们话里那个薄情寡恩的男人是不是他了。

        看向跟着老九媳妇东奔西跑的宜妃姐妹,小康同学一直以为太后还要有许多年好活。他都想好等将来他大权在握时,让她也知道知道自己的厉害,不曾想人就这样去了。

        想到没了的太后也是他的第四位皇后,小康同学便想到了另外三位。世人都说他克妻这个应该不算是他克死的吧?

        刚想到这里,小康同学就听到宜妃姐妹与其他太妃提起了他。

        “哼,定是先帝那老家伙见不得咱们日子过得舒畅,这才将太后招去了。”

        小康同学:讲个道理,朕都在这了,还能将人招哪去?

        ╮(╯▽╰)╭

        “这与先帝有什么关系?女人呐,真是不可理喻。”小康同学转头问不远处的贾蘅,“你说是不是?”

        贾蘅用一种微妙的眼神打量了一回小康同学,想了一回他姑妈的绅士教养,哪怕不是很认同也没反驳小康同学的话,“你说是那就是吧。”

        这话听着怎么这么叫人想吵架呢?

        小康同学眉头一立,眼风一扫就想训斥贾蘅一回,不想不远处的湘云突然走过来,找了个明显是借口的理由将贾蘅带走了。

        远远的,小康同学还能听到湘云对贾蘅说道,“……是不是又挨欺负了?姑妈不是跟你说过,离那些坏脾气的小孩远一点吗?”

        小康同学:“……”

        他是祥瑞,是彩虹仙子转世,好吗?

        悻悻的回了养心殿侧殿,小康同学一头扎进被子里,整个人看起来都蔫哒哒的。

        因小康同学平日里身上威势极重,宫人们都不敢造次。此时见他这样,都是你看看我,我看看你的全不敢上前。

        半垂着

        头侍立在旁时,还在想着是谁惹了这小祖宗。

        ~

        原本在太后的孝期里,小姑娘也就没立时就给自家那十位进入半决赛的秀男打分。后来瞧着时间也拉得太长了,小姑娘便三下五除二的选了综合成绩排在前五名的秀男,之后对淘汰下来的五人许以重赏。

        不是你们不够好,是本世子没有享齐之福的命!

        亲王是可以有一位嫡福晋,四位侧福晋的。不过小姑娘志不在此,所以这五人最终只会留下一位嫡福晋。

        让人给留下来的五人量体裁衣,然后又拿着这五人的八字与自己的八字合一遍,总之是准备在孝期里先将那些能做的琐事都做了,出了孝期就成亲。

        小姑娘要的合作伙伴,呃,不对,是终身伴侣,应该是上得厅堂,下得厨房,查得了帐,管得了中馈,做得来应酬往来的。

        当然,读书识字是基础,弓马娴熟是标配……

        也因此,小姑娘特意为了选出最优秀的那个,更是直接以自家为考场将家里的庶务分成几大类交给这五人管。

        除此之外,小姑娘还将一些有问题的帐本拿出来叫他们核对,以此考核他们的帐务能力。

        这期间,小狸猫也不睡懒觉了,也不找阳光好的地方晒毛毛了。它开始像个小探子,时不时的出现在这五人身边。

        有时候一蹲就是小半天。

        看得鸳鸯几个每次见了,都会偷笑的说它都快成精了。

        和小姑娘忙自己的事不同,几乎是没什么事可忙的胤禟和湘云因着太后薨世,对宜妃姐妹更上心了。

        如今大部分时间胤禟和湘云都住在大观园那边,因着国孝俩老太太也不能办席吃宴,出门玩乐了,好在有胤禟和湘云陪着,贾蘅时不时承欢膝下,到叫俩老太太舒心了不少。

        自来黄泉路上无老少,不能因为太后没了就想到自己也快死了呀。

        如果真的快死了,那就更应该及时行乐了。

        一下子就想开的俩老太太日常除了跟着身边的人回忆一回‘当年’,旁的时候就又该干嘛干嘛了。

        今年冬至在十月下旬,离四爷的万寿节只有三四天。原本湘云他们便想着过了万寿节便起程去南边过冬,因着太后的突然薨世,这计划就不得不搁浅了。

        城里呆着无趣,又不能出门撒野,湘云便提议去小汤山的温泉庄子那边猫冬去。

        因有温泉,所以比城里要暖和些。再加上那里是重修府邸时前后脚修的,里面各色也都是极好的。去那里不光能泡温泉,住的也舒服。

        最重要的是家里在不远处还有个山头,里面散养了不少兔子和野鸡这类小东西,出门打个猎什么的也便宜极了。

        等到送灵去地宫的时候,因天寒地冻怕俩老太太受不住,湘云与胤禟便给这俩老太太报了假,然后让人先将她们送到小汤山便与其他人出京送灵去了。

        太后丧仪皆有例可循,按部就班跟着做就好。不过值得庆幸的是湘云他们家经常外出,无论是马车还是旁的东西都是又舒服又方便的,带出门的人也都是能应对过各种情况的。

        他们这一支小姑娘要当差,五爷也有自己的差事所以都没来,五福晋带着世子福晋和恒亲王世子以及几个阿哥来送灵。

        湘云这边就湘云和胤禟两个人,让人一看就多少有些膝下空虚的可怜。

        贾蘅按身份不算皇孙,之前陪着进宫哭灵也不过是因为担心宜妃姐妹,而他又能自由出入宫廷这才如此。如今宜妃姐妹去了小汤山,贾蘅也带着他的两位先生陪着住过去了。

        至于之后宫里书房开课了,是否再回去读书湘云的意思是直接放寒假,明年出了正月再说。

        毕竟咱们带着私教呢,而宫里教的也不针对科举。

        胤禟提前派人寻了两处挨着的二进小院,带着两家人住了进去。两家挨着住了,也能互相照应一二。

        以前接触的少,所以湘云与恒亲王世子福晋并不熟,这一次住的进,又一直同进同出的,到叫湘云多少有些心疼起五福晋了。

        嫁了个渣男。

        等太后棺椁送入地宫,他们再往返回京城时都已经离过年没两天了。

        这个年注定不热闹,也注定了各家都不用再准备年酒这种琐事了。旁人都觉得过了个轻省年,就小姑娘觉得少了历练考核的项目。

        办年酒多好呀,办年酒最能验看一个人的能力了。可惜这一年内都要停了婚庆筵席。

        然而最叫小姑娘抓狂的还不是考核项目是否全面的问题,而是雍正五年只有一个适宜成亲的日子,那个日子还是在上半年。

        没出国孝,再好的日子也只是日子罢了。

        再往后,最合小姑娘八字的成亲吉日是在雍正七年的九月。

        咬着雍正五年大年初一的饺子,小姑娘恨嫁的心思都要溢出来了。

        湘云扒拉了一回手指,也多少有些同情她闺女。

        正好两年零九个月。

        真的是好漫长呀~~~~~

        小姑娘还罢了,她只是想要成亲生娃娃,之后再不叫这些事分了她上进的时间和精力。可扒拉手指算日子的弘历却是满心满眼的遗憾和对上苍的怀疑。

        他想成亲开府,培养自己的势力,可这成亲他到底还有没有进一步的可能呀。

        弘历至少还赐了婚,弘昼到现在还没得到赐婚圣旨呢。

        他都担心再叫相中的姑娘跑了。

        再一个,除了成亲这个想法,弘昼还有心离开上书房。可他年纪在那里摆着呢,他老子未必会想到他。

        虽说小姑娘都已经办差好几年了,可那到底是个例。

        如果能入六部实习,说不定他的希望会更多一些。

        眨眼间弘昼又想到了时康。

        有这么一个祥瑞女儿,只要弘辉不犯抽,谁还能越过他去?

        嫡子,长子,祥瑞老天真不公平,什么好的都给了一个人。

        话又说回来,如果时康出了什么事他们的机会是不是就会大一些?

        是的,他们。

        他,弘历,老六以及还在几个嫔妃肚子里的,只有先将弘辉拉下来,他们这些人才有机会爬上去。

        紫禁城里,每个人都各有心思,怀揣着自己的目的,带着各自人设的面具生活着。因顺治爷的儿子不多,所以先帝的上位路比他儿子顺畅太多了。

        如今的小康同学一边在确保弘辉能成为最后的赢家,一边还要盯着弘辉的后院,大福晋一儿一女,庶福晋和格格也不是没有生育的。

        弘辉虽于女色上多有克制,但他到底是这个时代土生土长的皇子阿哥,所以他后院不光有妻有妾,嫡庶子女也有好几个。

        可以说,小康同学想要登上皇位,阻力实在太多了。

        然后小康同学便眼珠子一转,有了个不是办法的办法。

        让满朝文武一下子就接受女太子,女皇帝有些困难。可若是潜移默化中一点一点拉低他们的承受下限以后呢。

        于是这个年,小康同学不光决定为小姑娘的仕途保驾护航,还要想办法叫二公主也一点一点的进入朝臣视野。

        二公主在女校读书,女校应该也有一些优秀学生……先让这些女孩将朝臣的神经磨粗了,慢慢习惯女子进出朝堂。等到弘辉登基后,她再给自己造一回势,不信不能成为皇太女。

        她好歹也是仙子转世,不是吗?

        想到皇太女,小康同学不由又想到了他的心头肉宝贝疙瘩

        先太子了。

        弘辉要是也活个七老八十,她怕是也得跟保成一样着急。

        收回思绪,小康同学的视线又落到了正在与年贵妃几个说话的二公主身上。

        自打老四登基,或者说自打他出生这两年,小康同学就发现了老四更叫他接受不能的事。

        老四已经抠门到了人神共愤的地步了。

        宫里搞宫宴,老四竟然还会以杜绝浪费的理由收人银子。交了银子再由宫中御膳房按官职爵位准备席面。

        小康同学到现在还记得他家老四说什么不是自己出银子就可劲的的糟蹋东西,那一剩就是一大桌的宴席,可见浪费的不是他家的银子了。

        于是打雍正二年开始,参加宫宴的人都要按身份‘随份子’,就是一句话,吃不了丢掉了,朕虽然看着心疼,但只要想到浪费的是浪费你们自己的银子,朕也就不那么难受了。

        若是你们愿意用食盒打包带走,朕就更满意了。

        在抠门上,谁都别想左右四爷的心意。哪怕这事看着有失大国风范却到底是悄悄的执行了。

        没错,就是悄悄的。

        只有参加过宫宴的人才知道宫宴是需要‘随份子’的,外人只看到了泱泱大国,天朝上邦的富贵和奢靡。

        当然了,外人是外人,像是四爷自己家里的,这笔宫宴赞助费他还是会自己出的。

        有时候为了表示亲疏远近,恩赏和特殊,四爷也会以此做奖赏。

        比如说小姑娘参加宫宴,四爷就免了她的赞助费。十三爷那里四爷也是一次都没收过他家随的份子。

        偶尔谁在节前差事办得好了,参加最近的宫宴时,四爷也会减免一下赞助费。

        可你说四爷抠门到了极致吧,他在大事上却从来没吝啬过一枚铜子。

        自打稽查组对兵部进行了一次彻底清查后,四爷不光提高了大清所有士兵的兵晌档额,还以百户为单位与兵丁分荒地。

        普通百姓开荒,五年内免税。兵籍者开荒,十年内免税。

        除此之外,四爷还用他抠搜出来的银子重修黄河河堤。

        胤禟为小姑娘修的三万多里河堤,这么多年过去了,仍旧不曾决堤过。大清幅员辽阔,黄河流域绵长,几乎年年都有大小不一的洪涝灾害。

        归根究底还是部分地区出现了豆腐渣工程。

        四爷准备拿出一笔钱按着胤禟家修河堤的标准修河堤的时候,小姑娘还提议过众筹。

        这世上有钱的商人那么多,也不是不可以让他们学一学我老子。只要他们修得出来,修得和标准未尝不能给他们点好处。

        各取所需嘛。

        四爷想了想哪怕再抠门,再心动也否了小姑娘的提议。

        无他,当初先帝会答应你老子,一来是你老子能作还不着调,二来也是因为你和你老子都是爱新觉罗家的人;三来,此举有功于社稷,却不会动摇国本,也不会出现后患。

        如果人家要爵位呢?

        早前他就下过旨,官爵与生意只能挑一个。如果人家真像你老子一般修了几万里河堤,介时从你要爵位,你一边给他爵位,一边不许他做生意?

        就怕他真就舍了生意也不要爵位,而是再谋更大的好处。

        ……

        因有稽查组在,四爷还真就不怕再有人贪污这笔银子。但他不担心银子问题了,又担心起了质量问题。

        原想着一事不烦二主,仍旧叫胤禟揽了此事,不想胤禟带着人去罗刹国溜达,压根就不想出半分力。

        思来想去,四爷便将这事交给了李卫。

        李家原是地地道道的商贾人家,后来李卫入了仕途,家里的生意就没碰过。等到四爷的那道旨意下来了,李卫还特意将李家两房

        都叫到京城商量了一回这个事要怎么解决。

        四爷的圣旨上连媳妇妾室的娘家都不许做生意,何况是他这种出身的人呢。

        像李卫这种出身的官员不算多,但随手扒拉也能扒拉出几个来。

        你说说,早就分家的亲二叔算不算亲属?

        必须算呀。

        早就分家的亲弟弟算不算亲属?

        那更要算呀。

        那你们说,他能不叫亲二叔和亲弟弟们经商吗?

        不经商你养活他们呀?

        李卫心眼多,嘴皮子也巧,他直接来了个以退为进。

        他去找四爷辞官了!

        再然后,就特事特办了。

        想着李卫机灵,办事妥帖,四爷便直接将这差事交给了李卫。

        有小姑娘家的河堤珠玉在前,李卫是半点不敢懈怠。凡是亲力亲为不说,更是前前后后给胤禟和湘云去了无数封信。

        不过修河堤是个慢工出细活的事,怕是要修上好久了。

        说起修河堤,就不得不说一回胤禟和湘云给四爷准备的万寿节礼了。

        这年头几乎都是靠天吃饭,要么洪涝,要么蝗灾,要么旱灾,百姓实难。

        防洪涝的事已经有人在做了,蝗灾这种就没办法提前预防了,到是旱灾这个却是可以稍微做些准备的。

        自打他们家不做生意后,万寿节的寿礼什么的都要花大价钱去买了。虽然可以打脸卡的拿到进货价,可这事也不能经常干。

        于是湘云和胤禟便决定另辟蹊径的送寿礼。

        要不咱们家每年送你一百口深水井吧?

        虽说大旱时,泰半水井都会干涸,但深水井却有一半概率能有水。

        多打些井,再在井边上刻上哪哪年谁谁谁为了什么事开井,不比送什么几百匹绫罗绸缎,珍奇古玩更有出风头?

        小姑娘对此事举双手赞成。

        她不光举双手赞成,连刻在井沿上的字都想好用什么字体了。

        湘云是水系异能,他们又时常在外面溜达,于是每到一个地方,在寻找最佳开井位置的时候都是湘云‘随手’指的。

        要在什么地方打井,每口井要打多少丈,都是湘云根据异能给出来的。

        由南到北,由东到西,他们走过那么多地方,也打了无数口井。世人时常会将为富不仁这种词挂在嘴边,可随着一口口深水井的投入使用,随着黄河河堤一次次的将河水拦下,哪怕朝中上下所有人都打怵胤禟父女,可这对父女在民间的名声却好得出奇。

        不过近一两年,胤禟的精力可能要一直放在研究从外面弄回来的蒸汽机图纸以及如何给船只加速上了。巧的是二公主也对这些‘奇技淫巧’感兴趣。

        实验是需要银子的,胤禟虽然不差钱,但他却喜欢看抠门四爷往外掏银子时的纠结样子。

        于是在胤禟的实验室就直接挂靠进了工部,一应研究经费皆由工部申请,由户部支出。

        小康同学看着在那里说着眉飞色舞的二公主,面上不显,心里却在盘算着怎么才能将二公主弄到工部去。

        老九家的丫头在商部,老四家的丫头在工部,小康同学想了想,觉得还是势单力薄了些。

        对了,他上次听二公主说女校的林校长会多种藩国话,不若请她翻译一些藩国书籍?

        理藩院的官员虽然都是大清的人才,可来大清的外国人不光是男子,也有女眷。若以此理由让出版过多部藩国名著的林校长在理藩院挂个名,专司招待藩国女性,未尝不可。

        想罢,小康同学又看了一眼弘辉的庶女,再次在心底为自己默默掬了一把辛酸累。

        还得小心些,不能为她人做了嫁衣裳。

        草,

        朕不光要扛过一众男儿,还要力压一群女子,这草蛋的为帝之路,忒特么坎坷了。


  (https://www.motanwx.cc/mtk92267897/41028656.html)


1秒记住墨坛库:www.motanwx.cc。手机版阅读网址:m.motanwx.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