墨坛库 > 新雍正王朝 > 第三十八章 下

第三十八章 下


  我又把李卫叫过来,和声说道:“李卫啊,你很聪明伶俐,可惜登不得大雅之堂。今后你跟着邬先生,要多读书,多听、多看、多想,少说话,把你那些歪点子收起来,将来四爷要靠你做些大事,只有些小聪明是不行的。”

  邬思明一想,对呀!这个狗儿李卫虽说是机灵,可惜都是不上台面的东西,日后多加培养他一下,就可以主持秘密杀手组织,坎儿虽说喜欢读书,可是和自己这样的书生不一样,通达历练,处理外面生意上的事情比自己强了百倍,心生感慨说道:“还是四爷的眼光独到,一下子就挑出来两个可以重用之人。不如明天让李卫陪四爷一起出行好了,也可以历练一下?”

  我想想也是,和几个和尚出门,不很方便,带上他也好。再看李卫,或许是听见邬思明夸奖他是可用之人,小脸上竟然红扑扑地害羞了,“呵呵”笑了几声,放下酒杯对李卫说道:“下去吧,收拾一下东西,明天一早启程。”

  李卫在地上连连磕了几个头,说:“谢主子。”一溜烟小跑着去了。

  送走了还在思考着如何用人之长避己之短的邬思明和满面通红大呼还是高梁酒过瘾的胤祥,想想反正现在闲来无事,就亲自动手收拾起凉亭石几上的酒菜狼藉,这种家务活在后世可是没少做了,不过也就是博老婆开心而已,现在却是为了消遣自己,可怜,可惜。

  胡思乱想中,思绪飞到了几个阿哥之间的争斗上。胤礽如今是危若朝露,胤禩对我是早有防备,可见我如此强横,虚实之间他也一时猜不透我究竟意下如何,更是对康熙的心思揣摩不透,但我心里已然是明白了个七、八分。

  康熙自己雄才大略,自是看不上太子胤礽这样的良懦无能之人,康熙要的是一个可保大清百年盛世的太子或者继位者。康熙不是不知道目前的混乱局面其实是他自己一手造成的,只是无力扭转,图个安稳,免得坏了自己“康熙盛世”的好名声。再说整饬吏治,清除朋党,想看得清爽,做得利落,谈何容易?

  康熙对于太子之所以在废立之间徘徊,其实更是因为太子的额娘,前皇后赫舍里氏。他的母亲有功于社稷,有恩于康熙,所以康熙一直是看在他生母的面子上,总是对胤礽格外施恩。

  对于老八胤禩的小动作,康熙不是没有察觉到,不过是不清楚到了什么地步而已,真正清楚其中内情的只有三个人,即是:胤禩、任伯安和我,更重要得一环是,胤禩和任伯安并不知道我对他们的勾当几乎是了如指掌。

  想起1840年6月的鸦片战争,我就知道我的时间不多了。如果不能迅速搬到太子和“八爷党”的人,夺得皇位,振兴大清,那么后世的一切都还是会要重演。

  希望明天见到的和尚不让我失望,一切就好说了。

  晚上,小雨变成了大雨,外面不知什么时候起了风,愁云漠漠给整个北京城笼罩了一层灰暗阴沉的色调。几个福晋陪着我在后院立温酒聊天,待到几人都是醉醺醺的才在丫鬟们的服侍下上chuang安寝。

  和她们荒唐了一晚,在玉臂粉腿重围之下,我也沉沉睡去。没觉得东方发白,鸡鸣三遍,一个丫鬟进来叫醒我才知道已经天亮。匆忙洗漱完毕,出门却见李卫、邬思明和两个和尚站在门口,从他们身上有些湿润的露水看得出来,显然是等了半天了。

  我不好意思地笑了一下,一边作揖道歉:“昨夜宿醉,累邬先生、二位大师久等了。”一边细细打量着那两个和尚,其中一个穿着件洗的发白的土黄僧袍,看上去有三十岁上下,腰间挂着一柄乌黑沉重的镔铁戒刀,足有三、四十斤,肤色黝黑,却是嬉皮笑脸一副怪相。

  另一名和尚也是土黄布衲,皓眉白须,手挽佛珠,年约六十上下,似乎是一游方僧人。

  两个和尚还了一礼,邬思明忙介绍二人,原来衲三十多岁的和尚叫性音,武功高强,原是少林弟子,只因受不了寺中戒律,被方丈罚其还俗,看其油腻的僧袍衣角,果然是个酒肉和尚。

  老和尚叫文觉,也是少林僧人,却不谙武艺,只是喜爱谈论佛法,游方于天下各寺庙中与人颂经论道。

  只是我感觉这个文觉不像是不会武功的人,他眼中偶尔闪过的一道光芒更是增加了我的疑心,虽然我不懂武功,但这个老僧呼吸之间的平稳仍是让我觉到一种大智若愚的高手气度,莫非他是故意深藏不露?;


  (https://www.motanwx.cc/mtk19202/1199050.html)


1秒记住墨坛库:www.motanwx.cc。手机版阅读网址:m.motanwx.cc